close
時報 更新日期:2008/09/08 09:42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圖書館是書籍的殿堂,也是許多作家喜歡的場景。近來台灣連續出版三本新書,以不同面向挖掘圖書館面貌。加拿大曼古埃爾在《深夜裡的圖書館》暢談歷史故事;《烽火守書人》是伊拉克圖書館長炮火中的真實日記;日本有川浩的《圖書館戰爭》則將閱讀自由的保衛戰幻化成奇想之書。《深夜裡的圖書館》作者是今年六十歲的曼古埃爾(Alberto Manguel),是蜚聲國際的作家與編輯人。他出生於阿根廷,在加拿大住過廿年,現在定居法國。他青年時曾為年邁失明的阿根廷文學家波赫士朗讀書籍,受到文學啟發。一九九六年他出版成名作《閱讀地圖》,鋪展出人類閱讀的歷史。之後出版《意象地圖》、《閱讀日誌》等書,被譽為「保存文字、守護書籍的人」。

 


 《深夜裡的圖書館》暢談歷史故事


 


 在《深夜裡的圖書館》中,他以廣博眼界帶領讀者認識圖書館的文化史。書中回溯古埃及希臘、阿拉伯、羅馬到中國的圖書館文明,也融入許多歷史軼聞。例如納粹摧毀猶太人圖書館時,一位波蘭圖書館館長如何偷偷將藏書運到秘密閣樓裡隱藏。他也談到圖書館建築設計,還有狄更斯、波赫士等文學家的個人藏書。


 


 曼谷埃爾解釋,將書名取為「深夜的圖書館」,「是因為白天的圖書館,書是為人所用的工具,但到了夜裡,書本自己的靈魂將顯現出來。」


 


 而《烽火守書人:伊拉克國家圖書館館長日記》是部戰火日誌,文字簡單直接,道盡身為圖書館長的作者如何在危險處境下,背負文化傳承使命,在廢墟中重建圖書館。


 


 作者薩德.伊斯康德五年前從倫敦回到祖國伊拉克,接下伊拉克國家圖書館館長的重責。無奈國內陷入宗教和軍隊的內戰,他在政府不支援的情況下,為搶救珍貴圖書奔走,並從二○○六年底起開始寫日記寄給國際學界友人,尋求資源幫助。


 


 《烽火守書人》伊拉克的血淚心路


 


 出版這本書的網路與書出版社資深編輯冼懿穎說,她在大英圖書館的網站上看到這份長達半年多的日記轉載時,深受感動。「館長日記裡所寫的,不是書或館藏特色,也不是什麼閱讀推廣活動。他記下的是什麼時候哪裡發生了爆炸、哪些館員接到死亡威脅、家人被殺,還有館員被綁架和謀殺。」


 


 台灣方面與伊斯康德聯絡的過程相當曲折,因為伊拉克烽火連天,身在巴格達的伊斯康德每日處於生死交關,電子郵件時常斷絕。冼懿穎感嘆,自己坐在舒適的空間裡和館長通信時,想起館長同樣在讀信、回信,卻在人間煉獄般的環境中,「不禁覺得人的意志有時頑強到難以想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ow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