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在圖書館的一天
【鍾文音(作家)】

  一間會呼吸的圖書館,有著會讀書的椅子。隨著椅子的空間感,我感覺身體和書有了不同的距離,坐看立看臥看閒散看…,人和書很近也很遠。

  近的是,書隨意可得。遠的是,美麗的風景常讓我分心,因而忘書。

  台北市圖北投分館,有著各種椅子,方形長形圓形、木椅皮椅石椅 …,我總是在椅子與椅子間轉換我的靈魂,以攝取不同的知識。坐上不同的椅子,身體即有迥異的姿勢,而從姿態大約可嗅出我是在讀什麼樣的書了。

  我這隻食字獸,先是爬上二樓,扭開書架上的圓形小立燈,在語文類書籍上梭巡當代小說。站著翻翻,確定可帶走的書後,我走至長條木椅讀著,後方的整片挑高窗成了我的閱讀背景。

  讀累了小說,走至走廊,順勢就往木棧道坐椅上一坐。書也不興著看,這走廊的綠樹參天,蝶影掠過眼皮下,溪流旁有蕨類、鐵樹、榕樹,再加上刻意植栽著許多誘鳥與誘蟲植物,我感覺這些誘鳥誘蟲植物是來引誘我的。四周如張綠網,網住了我心,身處此幽雅長廊,我常忘了我是來看書的。

  窗子都是推出去的,在層次前後的動線下,推開的窗戶有如波浪般延展而去。午後的陽光被裁切成幾何圖案,讀書人此時曬書也曬心。

  圖書館本來是「書」最大,但北投分館卻讓所有的自然也成了「書」,將閱讀風景延伸至天至地。

  閒散坐在戶外棧道時,冥思著下雨時分,雨從屋頂落下之美,像支綠茶廣告。這圖書館屋頂有玄機,植有草坡,草坡涵養水分會自然排水至雨水回收槽,回收水可灌溉澆水園區植栽。向自然借景,大片落地窗引進自然光,原來這就是「綠建築」。

  待眼球吸飽了綠,涼風吹足,隨手寫了些手札後,返屋再和書相遇吧。

  我看,來到這裡的人也大都如此。這裡坐坐,那裡看看,讀書呢?倒常忘了。

  坐在矩形的木椅時,因木椅硬質關係,不自覺正襟危坐地看書,所以翻閱古文書籍時,我會坐到方形書桌區,兩兩相對的書桌,是圖書館典型的設計,扭開一盞燈,就可以安然啃書。我發現在這座圖書館 ,椅子的設計有其道理,也有其巧思,像是在矩形木椅上鏤刻著蝴蝶、獨腳仙…,模樣很巧。

  看累了大部頭的書,這時嘗試「窩」在書架與書架中間的長條皮椅上,是此圖書館的一絕。

  窩著讀書,很慵懶,有如在自家般。首先當然還是要先挑好想讀的幾本書,然後呢,走到「窩書椅」區退下鞋子,再把雙腳翹上去,整個身體拱靠座椅上,讀累了,閉上眼睛小憩也沒有人會趕你。

  至於坐到圓形的椅子,就是來到兒童區了。這區域用的全是白色的,和一二樓的木質沈穩氣迥異,這間圖書館是樓層愈高顏色愈重,光線愈沈,和藏書分類約是有關,較難讀的大都擺在高樓層(我看見自己的長篇小說也擺在此區),期刊書和一些大眾書有的就擺在光線亮而木頭色輕的一樓。最討喜的兒童閱讀區在地下室,擺設的是圓環形皮椅,讓小小愛書人在翻書之餘,可爬可跳可玩可鬧。

  當然這一區我晃一晃就走了。

  旅行時,常震懾於國外圖書館的宏偉建築與館藏。比如紐約圖書館 或者巴黎大圖書館,又如哈佛圖書館藏有詩人艾蜜莉狄金生手稿與眾偉大作家手稿,且收藏有作家遺物。

  收藏作家遺物,我覺得台灣圖書館也可如此。

  北投分館就像是三位一體的圖書館:具有「女巫、樹屋與靈屋」之綜合體。怎麼說呢?因為「北投」原是凱達格蘭族「女巫住所」之意,說來寫作者如我,也蠻像個女巫或者靈媒。作家將筆挖入記憶寶盒與人性雷區,甚至進入死亡之境,這得具有女巫之眼與靈媒之手。而戶外的大榕樹巨大如屋,遠近有大小湯屋林立,熱氣煙嵐裊裊。圖書館也可說是一間靈屋,因為收藏的都是不同年代的作者之書,而書即是作家的靈魂。

  在我看來,北投圖書館比較像是社區圖書館,它是親民的,是開放性的,是結合當地人文的。前來的學生大都帶著學校的教科書來做功課,也因此圖書館美則美矣,書卻顯得寂寞。

  這是一間會呼吸的圖書館,有著會讀書的椅子,而我在此安安靜靜地食著字,且擁抱陌生書魂。

  小檔案

  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台灣第一座綠建築圖書館,座落於綠意盎然的北投公園內,以生態保育為特色收藏。

  ●台北市北投區光明路251號,02-2897-7682,捷運北投站轉乘新北投支線至新北投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ow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