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引用來源:http://openepaper.nat.gov.tw/epaper/org_new/39/39_08_05.htm
                    http://openepaper.nat.gov.tw/epaper/org_new/40/40_06_07.htm

新知講堂/出版論壇
 
從通路行銷看台灣學術出版品的國際化(上)
時代聖典科技有限公司數位出版事業處資深經理/黃冠升

 數位出版不僅是這幾年相當流行時髦的名詞,也被認為是種不可逆的發展趨勢;當然,想要以數位出版完全取代傳統的印刷出版,至少在主客觀,軟硬體的條件之下,還是絕不可能——沒錯,是「絕不」,所以,兩者應該是把餅作大,而不是彼此競爭;既然,要從這樣的一個前提作假設,就要先來做一些確認——餅在哪裡?


台灣出版品國際化發展剖析

華文電子書資料庫的發展與應用 雖然歐美的學術研究仍是主流市場,但是亞洲區域隨著經濟發展,也逐漸受到重視,特別是亞洲國家政府在政策及相關經費的投注,以國內來說,五年五百億,希望打造全球前一百大的優質大學,每年還設有「卓越計畫」,鼓勵大專院校發展特色研究,而大專評鑑及教師升等與補助等等,許多方案都希望學術產值能極大化,因此,不僅鼓勵學校及老師多多生產S—即 SCI & SSCI(註1) ,還有專屬台灣地區的 TSCI(註2),因此,國內學術出品,特別是期刊類,尤其以台灣有研究優勢的學科—農業,醫學,IT產業等等領域,應該是有其市場,但是,除了語言的差異之外(國際學術期刊仍以英文為主),還有哪些條件侷限了台灣出版品國際化的發展?我們嘗試從幾個方向提出思考;

 首先,市場在哪裡?若僅僅考慮台灣地區,連一般的出版品都得辛苦經營的情形下,學術出版品的客戶群更為有限,在網路蓬勃發展的現在,電子通路已經造就,甚至改寫許多行銷通則,或許會有一些不同以往的思考模式值得參酌,可以重新定位出版品的潛在市場。

 其次,產品是否有優勢?正如上一段內文提及,台灣在一些特定領域的研究是有其優勢的,目前發表的趨勢卻是兩套標準,一則是投稿至國際著名期刊當中,不僅需與國際相似領域的人才競爭,實力也較為分散至單一文獻層級,另一種則是在國內期刊發表,但要與國際接軌會較辛苦(註3);無論如何,「content is king」,好產品是永遠不會寂寞的。

華文電子書資料庫的發展與應用 行銷人才的缺乏,是學術出版品的痛;由於產業的特殊性,一般並沒有,也不需要特別著墨於行銷推廣之上,對單一出版品,即使是連續性期刊,通常僅僅仰賴現有的國內通路,或是出版交換,對於國際推廣,更僅限於單打獨鬥的局面,相較於國際出版集團式的強力行銷,更顯勢單力薄。

 另外,整合平台的想法尚未在國內成熟;從著作權及出版權的授與,出版團體的橫向聯繫,甚至出版型態的差異與人力經費的缺乏等等,都是國內學術出版現今面臨的挑戰;雖然國內高等教育體系使用電子資源已經是行之多年,每年花在購買電子資源的費用也極為可觀,但是反觀國內的出版品,特別是學術領域,無論是在本身電子化的程度或是學科整合,都還在剛起步摸索的階段。

 下期,將舉一些國外成功發展的案例,作為可參考的借鏡,並探討台灣,在考量現實條件及國內市場下,該透過一個怎麼樣的通路及平台,可以達成行銷加乘的可能?及提出學術出版品國際化的第一步又該如何邁出等建議,敬請期待。 img

註1:
 
 
(1)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是由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簡稱ISI)於1960年起編輯出版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資料庫。SCI以布拉德福(S. C. Bradford)文獻離散律理論、以加菲爾德( E.Garfield )引文分析理論為主要基礎,通過論文的被引用頻次等的統計,對學術期刊和科研成果進行多方位的評價研究,從而評判一個國家或地區、研究機構、個人的科學研就績效,來反映其在國際上的學術水準。目前,SCI收錄全世界出版的數、理、化、農、林、醫、生命科學、天文、地理、環境、材料、工程技術等自然科學各學科的核心期刊約3500種;擴展版收錄期刊5800餘種。因此,SCI可說是目前國際上被公認的最具權威的科技文獻檢索工具。
  
 
(2)
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綜合性社科文獻資料庫,涉及經濟、法律、管理、心理學、區域研究、社會學、資訊科學等學科領域。收錄50個語種的1,700多種重要的國際性期刊。
  
註2:
SCI為中華民國科技期刊引用文獻資料庫(Taiwan 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國科會最早於1998年推動建置「中華民國科技期刊引用文獻資料庫」計畫,1998年7月起,更以此資料庫收錄之 380 種期刊為基礎,挑選符合:(一)曾獲國科會獎助者;(二)定期出刊不延誤;(三)半年刊以上;(四)具標準的出版格式等四項條件,共127種核心科技學術期刊為內容。

註3:
國內大學與研究機構於鼓勵或評鑑學者發表研究成果於學術期刊時,常以所謂「國際期刊」一詞當成標的,卻始終矯情於「國際期刊」之認知,不敢直稱此標的即為「被收錄於SCI、SSCI和A&HCI或EI」期刊之意,但內心實地裡皆逕行等同於此,這種心態即使在若干國內學術期刊已達相當的學術水準,並具有跨國的作者稿源和編務委員會組織,以及受國外著名專業期刊資料庫收錄等事實條件,卻因出刊於「台灣」或囿於中 文期刊,而無法被當成「國際期刊」。這種認知邏輯極度 窄化了「國際期刊」的內涵及可能,導致台灣的學術界研究成果被特定國外期刊資料庫所掌控;學界也就更少有發行「國際期刊」的雄心壯志;而台灣也斷絕了知識經濟產業、數位內容產業下,拓展「學術期刊出版產業」的多元機會。(資料來源: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邱炯友;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電子報 2008年 NO.4;2008年2月16日出刊)

從通路行銷看台灣學術出版品的國際化(下)

時代聖典科技有限公司數位出版事業處資深經理/黃冠升
 在看完了上期本文對台灣出版品國際化發展的剖析,本期將舉出國外成功發展的案例,作為可參考的借鏡,並探討台灣,在考量現實條件及國內市場下,該透過一個怎麼樣的通路及平台,達成行銷加乘的可能?及提出學術出版品國際化的第一步又該如何邁出等建議。

借鏡國外學術整合平台

學術出版品國際化 史丹福大學鑑於科學、技術及醫學 (Science, echnologyand Medicine,簡稱STM)三大類學術期刊之價格居高不下,且發現過於關切科學社群的獨立分散性,不但造成資源缺乏,同時亦欠缺引導出版技術基礎建設移轉的商業規模,因而成立HighWire(註1)。

 史丹福大學與出版商、學會合作,出版STM學術期刊,計334種免費電子期刊,主題包含:生命科學、醫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並包含Medline所有的資料,提供串連至344種出版商的期刊全文。是現今世上最大、成長最快速,且可免費取用的生命科學類科全文典藏庫。

學術出版品國際化 另一個例子是Project MUSE,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和其圖書館Milton S. Eisenhower Library自1993年開始所共同主持的一項聯合計畫,自2000年起,開始加入各大學出版社或專業學會的人文及社會科學類之期刊,構築成現今收錄將近400種期刊的Project MUSE電子期刊資料庫,時至今日,Project MUSE本身仍是一非營利組織,目的在於傳遞高水準的專業學術期刊,並同時滿足全球各圖書館和出版社的需求。

 Project MUSE資料庫內收錄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之學術期刊,除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本身所出版之刊物外,其他期刊多為知名大學出版社或專業學會所出版(如Oxford University Press、Duke University Press、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The MIT Press等),學科涵蓋文學、歷史、政治學、經濟學、教育、法律、藝術、音樂、電影、哲學、宗教、性別研究等。皆為現刊提供最新全文,最早並可回溯至1993年,大部分的全文均提供HTML與PDF兩種格式。

 Project Muse 是圖書館與出版社間的非牟利合作,它提供60所學術出版社的人文以至社會科學學科之全文,以支持學術機構的核心人文科學課程。每本期刊均由該範疇的知名學者同儕評核,並被多方索引。Project Muse 亦是唯一提供世界著名大學出版社及學術機構期刊出版的完整全文版。

 這類的產品或平台通常有幾個特色—都是由圖書館員或是研究人員所發起,從使用者的角度去發展而成的,同時,也都是還在不斷成長的產品,由於有極為明確的定位及領域的特色,所以能不斷吸引更多的產品加入其中。

 以中國大陸來說,許多電子出版產品,都是由大學出版社或學術研究機構參與建置平台,甚至行銷全球。例如北大方正電子書係為北京大學與方正集團合作完成之中文電子書系統,本電子書收錄大陸地區各學科領域圖書超過200,000種;萬方資料庫是由中國科技資訊研究所以萬方資料(集團)公司爲基礎,聯合山西漳澤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知金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四川省科技資訊研究所和科技文獻出版社發起組建的公司。而中國期刊網(註2)更是由大陸國家教育部主管,清華大學主辦所建構成立的全文電子期刊平台,除大陸地區外,全球有數百個單位機構訂購中國期刊網。

臺灣如何邁出出版品國際化第一步

學術出版品國際化 反觀台灣,在考量現實條件及國內市場之下,該透過一個怎麼樣的通路及平台以達成行銷加乘的可能?學術出版品國際化的第一步又該如何邁出?台灣學術出版品必須先考量本身電子化及出版授權的可能性,而在此,「通路」一詞應該包含兩層意義—一為承載出版品的平台渠道,另一為一般行銷法則的定義,即為「place」,所以在這裡,「通路」必須有電子資源平台的技術與資源,同時須具備國際談判行銷的經驗與管道,除此之外,還要能夠結合學術出版品,使其發揮集體的效益,增加台灣學術出版的能見度。

 目前國內在學術領域部分,有遠流的智慧藏、華藝CEPS、時代聖典等單位初探此一領域,由於台灣市場的限制及大陸對台灣內容用字遣詞的政治考量,國際市場開拓不易等種種因素,至今仍屬萌芽階段。

 而建立此一通路還有若干議題需思考克服;如何在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數位版權管理)(註3)下讓出版者放心授權,學術出版者眾,經費來源不同,出版立意不同,能否接受商業推廣模式?出版品的縱深(Archive)及廣度(出版品數量)能否建立及維持通路運行,還有最基本的管銷平衡與國際化目的等等,甚至邀請國際投稿,可能又使有志者須再三評量;然而,台灣學術出版品與國際接軌應是勢在必行的努力方向,僅以本文拋出一點妄想,回應到文初把餅做大的想法,台灣也應有令人可以期待的數位學術出版產品。img

  • 註1:
    • HighWire設立的目的是要確保其合夥者(科學學會及出版社)保有強大的力量,且能夠領導走入應用新技術進行學術傳播的時代。而其朝向出版線上學術期刊,不僅是提供全文影像,更增加著者、文章、參考書目之間的連結,提供進階查尋、高解析的影像、多媒體,以及與讀者的互動性。
      而HighWire Press為了確保使用者能安全且持續的取得線上文獻,採取下列幾項行動:1.確保可以取得當期的期刊文章。2.提供過期的免費期刊。3.HighWire Press的資料庫伺服器是放在史丹佛大學圖書館裡,所有的資訊都由史丹福大學圖書館使用嚴密的商業標準規範加以保存。
  •  
  • 註2:
    • 中國期刊網(CHKI)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連續動態更新的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目前收錄8,700多種重要期刊,內容覆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農業、哲學、醫學、人文社會科學等各個領域,其中核心期刊1,735種。至2007年10月31日,4,000多種期刊回溯至創刊,最早的回溯到1915年,如1915年創刊的《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中華醫學雜志》,累積期刊全文文獻2,500多萬篇。
  •  
  • 註3:
    • DRM-數位版權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指的是出版者用來控制被保護物件的使用權的一些技術,這些技術保護的有數位化內容(例如:軟體、音樂、電影)以及硬體,處理數位化産品的某個實例的使用限制。本術語容易和版權保護混淆。版權保護指的是應用在消費電子產品的數位化媒體內容上的技術,版權保護技術使用後,可以控制和限制這些數位化媒體內容的使用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ow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